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低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慢性肝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原因有关。该指标轻微降低通常无显著临床意义,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生理性因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等器官中,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该指标轻微波动。长期素食、营养不良等可能导致体内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酶活性,从而出现检测值偏低。这种情况下通常无特殊症状,改善饮食后可逐渐恢复。
2、慢性肝病严重肝硬化或肝衰竭晚期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可能导致肝脏合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能力下降,检测时表现为数值偏低。此类患者常伴随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需通过肝功能、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3、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肾脏损伤,导致蛋白质代谢异常。部分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低的现象,可能与机体代谢紊乱有关。此类患者需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
若体检发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偏低,建议完善肝功能、血糖、肾功能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酗酒。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慢性肝病患者可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具体诊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