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检查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以及无创弹性成像等方法。具体检查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及病史制定。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筛查肝病的重要方法,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可反映肝细胞损伤及代谢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病毒标志物。凝血功能异常或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肝硬化或肝癌风险。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形态、胆管结构及占位性病变,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CT或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肝实质病变,对肝血管瘤、肝癌等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血供特征。
3、肝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鉴别肝炎类型的金标准。适用于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情况,但因具有创伤性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无创弹性成像
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或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该方法避免了活检风险,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随访监测,但准确性可能受肥胖、脂肪肝等因素影响。
怀疑肝病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根据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检查前需遵医嘱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药或饮酒者应如实告知医生用药史及生活习惯,以便准确判断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