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压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压降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脱水、感染性休克等病理性原因有关。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病理性因素需及时明确病因并治疗。

1、生理性原因

体位性低血压是常见诱因,如突然从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向下肢聚集,导致血压短暂下降,可能伴随头晕、黑蒙等症状。妊娠中晚期孕妇由于血容量重新分布,可能出现生理性血压偏低,一般产后可自行恢复。此类情况通常通过缓慢改变体位、增加钠盐摄入等方式改善。

2、心脏疾病

严重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肌收缩力减弱,可能出现血压持续性降低,需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3、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代谢率降低,常伴随血压下降、畏寒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阿狄森病会导致醛固酮分泌不足,引起低血压伴皮肤色素沉着,治疗需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氟氢可的松等激素替代药物。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也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

4、脱水和感染性休克

严重脱水或失血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发低血压伴心率增快。感染性休克患者因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血管扩张导致血压进行性下降,需紧急补液并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药物因素如过量服用降压药或利尿剂也可能引发低血压,需调整用药方案。

若排除体位改变、妊娠等生理因素后仍存在血压降低,尤其是伴随心悸、意识模糊、少尿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内分泌激素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感染性休克需抗感染治疗,脱水患者需静脉补液,切忌自行服用升压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