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外界环境炎热、剧烈运动等因素影响,而经常自然出汗的一种症状,属于中医病证范畴。该症状通常与气虚、阳虚等体质因素有关,可能伴随乏力、畏风等不适。
1、定义自汗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白天无明显诱因下,身体持续或反复出汗的现象。其特点是动辄汗出,尤其在轻微活动后更为明显,与盗汗(夜间睡中出汗)形成区别。这种情况常反映人体卫表不固,阳气不足无法固摄津液。
2、病因主要与肺脾气虚、营卫不和有关。长期劳倦过度、久病体虚会导致肺气不足,腠理疏松;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则卫阳虚弱。部分患者可能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术后气血亏虚而发病,更年期女性由于阴阳失衡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3、症状典型表现为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持续性出汗,常见于头部、胸背部。伴随症状包括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气短懒言、容易感冒等气虚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兼见四肢不温、食欲减退等脾阳不足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悸、眩晕等并发症。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饮食上可选用山药、黄芪等药食同源食材调理,但长期自汗或伴有其他症状者需及时就医,经中医辨证后使用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等中成药,或桂枝加附子汤等方剂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