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感染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密切观察并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新生儿胃部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喝奶后体位改变或哭闹时容易吐奶。喂养不当如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吞入空气,也会导致吐奶。通常在喂奶后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调整喂养姿势后即可缓解。
2、胃食管反流病部分新生儿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异常,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吐奶。典型表现为频繁吐奶且呈酸味,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多潘立酮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排空受阻,常在出生后2-4周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查体可在右上腹触及橄榄形包块,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确诊后需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
4、感染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或肠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吐奶伴随发热、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治疗,细菌感染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对症支持治疗。
若新生儿吐奶频繁且伴有异常症状,如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或胆汁、腹胀等,需及时就诊儿科。日常喂养应掌握正确方法,喂奶后保持竖抱拍嗝15-20分钟,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避免过度摇晃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