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萎缩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牙周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建议患者尽早就医检查,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1、牙周治疗若牙槽骨萎缩由牙周炎引起,需进行基础牙周治疗。通过超声波洁治、龈下刮治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炎症对牙槽骨的破坏。对于严重的牙周病,可能需要进行翻瓣手术或引导组织再生术,促进牙槽骨修复。
2、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控制炎症。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吸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维生素D或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调节骨代谢。
3、手术治疗对于骨量严重不足者,常需通过骨增量手术恢复骨高度。包括自体骨移植、人工骨粉植入、上颌窦提升术等术式。骨结合后可为后续种植牙提供支撑,其中钛网植入、骨劈开术等技术应用较广泛。
4、修复治疗牙齿缺失者需及时进行义齿修复,避免缺牙区骨质持续吸收。根据骨条件选择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种植体植入需确保骨密度和厚度达标,骨结合不佳时可结合骨挤压术或骨增量技术。
5、日常护理坚持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冲牙器清理邻面。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戒烟限酒,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均衡摄入奶制品、鱼类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单侧咀嚼加重骨吸收。
牙槽骨萎缩属于不可逆的病理过程,但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出现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拍摄曲面断层片评估骨量。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口腔维护,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治疗,种植修复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咬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