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可能是由感染、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规范治疗。
1、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是鼻窦炎最常见的病因。病原体侵袭鼻窦黏膜后,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造成鼻窦开口阻塞。急性感染多由感冒继发,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患者常有鼻塞、流脓涕、面部胀痛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感染。
2、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长期反复发作会累及鼻窦,导致黏膜持续性水肿,阻碍窦腔引流而形成鼻窦炎。这类患者常伴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3、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鼻息肉等结构问题,会直接阻碍鼻窦的自然引流通道。窦腔内的分泌物长期滞留易滋生细菌,进而诱发炎症。此类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异常,配合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等辅助治疗。
4、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烟草烟雾或干燥寒冷的环境中,会持续刺激鼻窦黏膜,降低局部防御功能。这种慢性刺激可导致黏膜纤毛运动障碍,使病原体更容易定植引发感染。日常需注意佩戴口罩防护,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5、免疫因素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鼻窦黏膜易发生反复或顽固性感染,且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抵抗力。
出现持续性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鼻内镜、CT等检查明确鼻窦炎类型后,医生会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或手术干预等。避免自行滥用滴鼻剂或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