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典型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肿胀,常伴有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见于下肢和面部。
1、病因丹毒主要由皮肤屏障受损后细菌入侵引起。当皮肤存在伤口、足癣或蚊虫叮咬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真皮层,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或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病。
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片状红斑,边缘隆起且界限分明,触之有灼热感和压痛。患处皮肤紧绷发亮,可能伴随水疱或血疱。患者常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淋巴管炎或败血症。
3、治疗措施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配合硫酸镁湿敷缓解肿胀。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足癣等原发感染灶,下肢丹毒患者需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
丹毒属于急症,出现皮肤红肿热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避免搔抓皮损部位。慢性淋巴水肿患者需穿弹力袜预防复发,同时控制血糖、治疗足癣等基础疾病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