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具体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心脏的天然起搏点,窦房结通过规律性电活动调控心脏的正常节律。
1、解剖位置窦房结呈长椭圆形,主要位于右心房外膜下,靠近上腔静脉入口的右心房侧。其位置与心外膜的解剖标志密切相关,通常在心脏外科手术中需特别注意保护这一区域。
2、组织结构窦房结由特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自主节律性,能够自发产生电信号。其内部包含起搏细胞、过渡细胞及丰富的自主神经末梢,共同维持电信号的稳定性。
3、生理功能作为主导心脏节律的起搏点,窦房结每分钟可产生60-100次电脉冲。这些电信号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依次传递至房室结、希氏束等结构,驱动心肌细胞的规律性收缩。
4、血液供应约55%人群的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5%起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这种血供特点使得冠状动脉疾病可能直接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临床意义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能引发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严重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检查中,P波的形态和节律可反映窦房结的生理状态。
当出现心悸、晕厥等异常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专业检查。心脏专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窦房结功能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