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湿气重艾灸通常可以选择中脘穴、足三里、丰隆穴、阴陵泉、关元穴等部位。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或操作不当。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一般采用艾条悬灸法,每次15-20分钟,能缓解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湿困脾胃的症状。

2、足三里

该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促进水液代谢。临床多采用温和灸法,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肢体困重、大便黏腻等湿气表现。

3、丰隆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此穴为祛痰湿要穴,艾灸时用回旋灸法10-15分钟,能化解痰湿阻滞,改善头重如裹、咳嗽痰多等症状。

4、阴陵泉

该穴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属脾经合穴。艾灸此处可利水渗湿,每次灸10-15分钟,对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等水湿停滞问题效果显著。

5、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关元穴能温阳化气,促进水湿气化,每次灸15-20分钟,适用于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阳虚湿盛情况。

进行艾灸时需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在过饱或空腹时操作。艾灸后适当饮用温水,4小时内不宜洗澡。若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状,应调整灸量和频次。湿气重者平时还需配合适当运动、饮食调理,避免久处潮湿环境。如伴有严重疲倦、关节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综合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