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一种急腹症,可能由肠道粘连、肿瘤、肠扭转等多种原因引起。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病因分类
肠梗阻的病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三类。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多由肠道粘连、疝气嵌顿、肠套叠或肿瘤压迫导致;动力性梗阻因肠道蠕动功能丧失,常见于术后肠麻痹或电解质紊乱;血运性梗阻则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肠道缺血坏死。
2、典型症状
患者常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疼痛部位与梗阻位置相关。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渣;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完全性肠梗阻会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高位梗阻早期仍可能有少量排便。
3、诊断方式
腹部X线立位片可见气液平面、肠管扩张等特征性表现,CT检查能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若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前往急诊。治疗需根据梗阻类型选择胃肠减压、灌肠通便或手术解除梗阻,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