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肝活检、病毒学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具体检查方式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1、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肝炎筛查的主要手段,包括肝功能测试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测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病毒标志物检测可明确肝炎类型,如甲肝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此外,血液检测还可能涉及凝血功能、白蛋白水平等,帮助判断肝脏合成能力。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无创性影像学手段,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是否存在脂肪肝、肝硬化等病变。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结构异常,如结节、肿瘤等。弹性成像技术(如FibroScan)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炎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3、肝活检
肝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炎病因及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金标准。该方法适用于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判断病情进展的情况。但因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及风险。
4、病毒学检测
针对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需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如HBV-DNA、HCV-RNA)以评估病毒复制活跃度。基因分型检测可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丙肝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5、其他检查
包括血常规、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铁代谢指标(排除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等。对于疑似药物性肝炎,需结合用药史及停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综合判断。
肝炎的病因复杂,若出现乏力、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体征及初步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