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肿了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过敏反应等疾病原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器具可能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局部充血肿胀。这种情况通常伴有轻微疼痛,但无脓性分泌物。日常应避免用力挖耳,保持耳道干燥,肿胀多可自行消退。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是常见病因,常见于游泳后耳道进水未及时清理。患者除耳道肿胀外,多伴有耳痛加剧、黄色分泌物及听力下降。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
3、中耳炎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炎症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典型症状包括耳道肿胀、搏动性疼痛、耳闷及发热。急性期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
4、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致敏物质后,耳道皮肤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这类肿胀发展迅速,常伴皮肤瘙痒和红斑。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
若耳部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剧烈疼痛、听力明显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内镜检查和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