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一般分为6个等级,主要依据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类。分级标准通常结合超声检查结果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以便指导临床进一步处理。
1、1级甲状腺1级提示检查结果正常,超声影像未发现明确结节或异常病变。此阶段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定期体检即可。
2、2级结节表现为单纯囊性结构,形态规则且无恶性征象,属于良性病变。恶性风险低于2%,通常建议6-12个月复查超声。
3、3级结节以实性为主,但边缘光滑、血供不丰富,可能存在微小钙化。恶性风险约2%-5%,需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
4、4级根据恶性特征细分为4A、4B、4C三个亚类。4A级恶性概率5%-10%,存在1项可疑特征;4B级风险10%-50%,有2项可疑特征;4C级风险50%-85%,具备3-4项恶性征象。此级别多建议穿刺活检。
5、5级超声显示结节具备4项以上恶性特征,如纵横比>1、微钙化、边缘模糊等,恶性风险超过85%。需尽快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6、6级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甲状腺结节,需根据癌症类型及分期制定手术、碘-131治疗或靶向治疗方案。
甲状腺结节分级系统有助于规范诊疗流程,但具体分级可能因医疗机构评估标准存在细微差异。发现结节后应及时至内分泌科或甲状腺专科就诊,结合血液检查、弹性超声等综合判断,避免仅凭单一检查结果盲目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