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涉及环境温度和体温两种情况。环境温度超过35℃时,人体可能出现散热困难,增加中暑风险;体温超过37.3℃则属于发热状态,可能提示疾病反应。具体温度阈值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环境温度方面,当气温达到32℃以上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散热,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脱水。若湿度较高,体感温度会显著上升,此时28℃左右的环境也可能引发不适。体温方面,口腔温度超过37.5℃或直肠温度超过38℃即被视为发热,持续高热超过41℃可能造成器官损伤。
在高温环境下需保持每小时200-300ml的饮水量,避免10:00-16:00时段户外活动。若出现体温异常升高伴意识模糊,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就医。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28℃之间,高温作业者需穿戴透气防晒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