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倒置通常指心电图中T波或ST段出现方向与正常相反的波形,可能提示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这种现象既可能是生理性变化,也可能与心脏疾病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生理性T波倒置可能与体位改变、情绪紧张或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例如,部分健康人群在剧烈运动后或过度换气时,可能出现一过性T波倒置,这种改变通常无临床意义,休息后可自行恢复。妊娠中晚期妇女由于心脏负荷增加,约20%会出现生理性T波低平或浅倒置。
病理性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异常,心电图上可见ST段压低伴T波双向或倒置,这种改变在心绞痛发作时尤为明显。心肌炎患者因心肌细胞炎性损伤,心电图可能表现为多个导联T波倒置,且常伴有心律失常。
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也可引起特征性T波倒置。这类患者因心肌肥厚导致心电传导异常,心前区导联常出现深而宽的倒置T波,同时伴有Q波异常。此外,心室肥厚、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都可能出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发现心电图倒置应及时就诊心血管专科,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若同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