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和肺容积增大。其核心特征是肺泡壁破坏、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气囊腔,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肺气肿的病理基础是肺泡壁和周围支撑结构的不可逆性破坏。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弹性纤维降解,肺泡间隔断裂。受损的肺泡逐渐融合形成无功能的肺大疱,使肺部失去正常弹性回缩能力。
吸烟是首要致病因素,约80%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和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
治疗核心包括戒烟、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等。严重病例需进行肺康复训练,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要氧疗或肺减容手术。急性加重期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
肺气肿患者应严格避免吸烟及刺激性气体接触,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肺功能评估,中重度患者需在呼吸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加重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