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异常反应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产生异常反应,导致小血管壁损伤和出血倾向有关。
过敏性紫癜的核心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如感染病原体、药物或食物时,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并释放炎性介质,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紫癜。
该病以皮肤对称性紫癜为特征性表现,多见于下肢和臀部。部分患者伴随关节肿痛、腹痛、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血管炎症累及不同器官有关。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可疑过敏原。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重症患者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出现肾损害时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护肾功能。
过敏性紫癜具有自限性但易复发,患者出现新发紫癜或尿色异常时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不可自行减量。日常注意记录可能诱发症状的因素,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