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症与甲癣在病因、症状及治疗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白甲症通常表现为甲板白色浑浊或斑点,多与甲床损伤、遗传因素有关;而甲癣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
白甲症常见于甲板出现点状、线状或片状白色浑浊区域,通常不伴随甲板增厚、变形或脱落。这种症状可能因轻微外伤、甲床受压或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肝病)导致甲板角化异常,但无病原体感染。甲癣则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黄褐色或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甲板脆裂、脱落,且可能伴随甲下碎屑堆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侵入甲板及甲床引发。
甲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而白甲症无传染风险。诊断时,甲癣需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认病原体,而白甲症通常无需特殊检查,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判断。治疗方面,甲癣需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甲涂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白甲症若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若因外伤或疾病引起需针对原发因素处理。
若出现指甲异常改变,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甲癣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指甲剪等物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