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偏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长期存在低血压或伴随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部分人群因体质瘦弱、遗传等因素,可能出现血压偏低但无不适症状,常见于年轻女性或长期缺乏运动者。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日常需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眩晕跌倒。
2、贫血
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能引发低血压并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缓释片等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片。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心率减慢,从而引起血压下降。患者常伴有畏寒、水肿、皮肤干燥等症状,可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血压偏低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体位变动。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应立即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