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病原体感染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真菌或滴虫等病原体感染。例如,细菌性阴道病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而阴道毛滴虫感染则会引发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常伴有分泌物增多、异味或外阴瘙痒等症状。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阴道片或替硝唑口服片等药物。
2、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使阴道环境更利于念珠菌繁殖。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干涩、灼热感等症状,通常需要局部使用结合雌激素乳膏治疗。
3、卫生习惯不良过度使用碱性洗液清洗外阴可能破坏阴道酸性环境,穿紧身化纤内裤会导致局部潮湿闷热,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易滋生细菌。改善卫生习惯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配合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菌群平衡。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若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或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后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中断疗程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