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上长小肉洞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皮肤结核等疾病原因有关。该现象通常由感染、腺体阻塞或特殊病原体侵袭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毛囊炎后腰皮肤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炎性丘疹。若炎症加重形成疖肿,破溃后可能遗留小孔洞样皮损。患者可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物,同时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继发感染后可能出现破溃流脓,形成窦道样开口。囊肿未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已形成窦道者需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壁。
3、皮肤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可导致寻常狼疮、瘰疬性皮肤结核等类型,皮损可能表现为溃疡性结节或瘘管。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周期通常需持续6-9个月。
日常应避免搔抓或挤压患处,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减少局部摩擦。若发现小肉洞伴有渗液、流脓或经久不愈,建议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细菌培养、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