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流鼻血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所致,需结合具体表现综合判断。
生理性因素主要与环境干燥或外力刺激相关。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鼻腔黏膜易干燥破裂出血。频繁抠鼻、用力擤鼻涕或受到外力撞击时,鼻腔毛细血管可能受损出血。这类鼻出血通常量少且容易止血,可通过冷敷前额、局部按压等方式处理。
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伴随频繁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反复刺激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出血。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
鼻中隔偏曲可能造成鼻腔气流异常,导致局部黏膜干燥结痂,在擤鼻或触碰时容易出血。若伴有持续性鼻塞、头痛等症状,需耳鼻喉科就诊评估,必要时行鼻内镜下矫正手术。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多部位出血倾向,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后可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治疗。
日常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教育儿童避免抠鼻习惯。反复鼻出血或伴有其他异常出血表现时,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或血液科就诊,完善鼻内镜、血液检测等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液,防止加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