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低密度灶是指在CT等影像学检查中,肝脏局部区域呈现比正常肝组织密度更低的异常表现,这一现象可能提示多种潜在病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肝脏低密度灶的形成原因与组织病理改变相关。良性病变如肝囊肿因内部充满液体而密度降低;血管瘤因异常扩张的血管结构呈现低密度特征。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或转移瘤可能因肿瘤组织坏死、出血或细胞排列异常导致密度不均。此外,肝脓肿的脓液积聚或脂肪性肝病局部脂肪浸润也会在影像中表现为低密度区域。临床诊断时需通过增强CT、MRI或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性质。
发现肝脏低密度灶应及时到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肿瘤标志物、肝炎病毒筛查等相关检查。患者应避免自行解读影像报告,需由专业放射科医生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