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多见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其发病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有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月经异常或盆腔压迫症状。
1、基本定义子宫肌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的实质性肿块,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三类。病理学检查可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周围环绕纤维结缔组织,属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2、常见症状约30%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改变,这与肌瘤增大宫腔面积或影响子宫收缩有关。较大的肌瘤可能压迫膀胱引起尿频,或压迫直肠导致便秘。部分患者可能触及下腹部包块或出现腰骶部坠胀感。
3、发病机制目前认为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异常是主要诱因,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量高于正常肌层。遗传因素方面,约40%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12号染色体易位。环境因素如肥胖、初潮年龄早、未生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定期妇科检查对早期发现肌瘤至关重要,尤其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盆腔压迫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临床通常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肌瘤大小及位置,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