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胃肠道反应、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脱水症状以及并发症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1.胃肠道反应食物中毒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多由致病菌或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例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部分患者腹泻可能呈水样便或黏液便,严重时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晕等症状。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若感染严重,可能出现寒战、肌肉酸痛等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可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或肢体麻木等症状。这类症状提示中毒程度较重,需立即就医。
4.脱水症状频繁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等。婴幼儿及老年人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引发低血压或意识障碍。
5.并发症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肠穿孔或肾功能损伤。例如,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可能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
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改变等表现,需尽快就医并进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或对症治疗。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或未煮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