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并不全是脂肪,其成分会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类型,两者的组成和功能存在差异。
红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组织,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前体细胞及少量脂肪细胞,负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婴幼儿时期骨髓腔中均为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部分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取代。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但仍保留少量造血细胞,在贫血或失血等情况下可重新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成年后黄骨髓主要存在于长骨骨髓腔,而椎骨、胸骨等扁骨中仍保留红骨髓。这种转化机制体现了人体的代偿能力,当机体需要增强造血功能时,脂肪化的黄骨髓能够逆向转化。
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骨痛或异常出血症状,建议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医学检查。日常保持均衡饮食,特别是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骨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