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以及淋巴结检查等项目,具体需根据实际病情选择。这些检查手段能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外科疾病情况。
1、视诊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体表特征,如皮肤颜色、有无肿胀、溃疡、瘢痕、静脉曲张等。同时关注患者姿势、步态及局部形态变化,例如关节畸形或腹部膨隆,从而推断是否存在外伤、感染或肿瘤等问题。
2、触诊
通过手部触摸评估病变部位的温度、硬度、压痛、波动感及肿块活动度。例如腹部触诊可判断脏器肿大、肌紧张或反跳痛;浅表肿物触诊能分辨囊性或实性,辅助鉴别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等疾病。
3、叩诊
利用手指叩击体表产生的声音判断内部器官状态。胸部叩诊可区分气胸、胸腔积液;腹部叩诊能识别肝脾大小、腹水或胀气,如鼓音提示肠管积气,浊音可能为腹腔内肿块。
4、听诊
借助听诊器监测器官活动声音。肠鸣音评估胃肠蠕动功能,血管杂音检测动脉狭窄,关节活动音辅助诊断半月板损伤。例如腹主动脉瘤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
5、淋巴结检查
触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区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及活动度。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感染、结核或恶性肿瘤转移,如质地坚硬、融合的淋巴结需警惕肿瘤可能。
检查前患者需充分暴露待查部位,配合医生调整体位。若发现异常体征,可能需要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或血液化验进一步明确诊断。日常出现持续疼痛、不明肿块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外科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