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壁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属于胆囊良性病变。其特点是胆囊黏膜和肌层过度增生,形成胆囊壁增厚、囊腔狭窄或憩室样结构(罗-阿氏窦),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或胆汁淤积有关。
1、病因与病理特征胆囊腺肌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排空障碍或胆汁代谢异常有关。病理表现为胆囊壁黏膜上皮向肌层内陷,形成微小窦道,肌层异常增厚,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三种类型。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感或进食油腻食物后不适。若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可表现为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因胆囊壁显著增厚需警惕癌变可能,但总体恶变率较低。
3、诊断与治疗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伴“彗星尾征”,CT或MRI可显示罗-阿氏窦结构。无症状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合并结石、反复炎症或存在癌变风险,建议行胆囊切除术。药物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等缓解症状。
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所有用药及手术方案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