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期间一般不建议喝牛奶。牛奶中的乳糖和脂肪成分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影响腹泻恢复,具体需结合个人体质及腹泻原因判断。
牛奶含有较多乳糖,腹泻时肠道黏膜可能受损,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无法有效分解乳糖。未分解的乳糖会提高肠道渗透压,刺激肠液分泌,可能加重腹泻次数和腹痛症状。部分人群本身存在乳糖不耐受,饮用后更易出现腹胀、肠鸣等不适。
牛奶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平均每100毫升含3.2-3.8克脂肪。腹泻期间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高脂饮食可能延缓胃排空速度,刺激胆汁分泌,进一步增加肠道蠕动频率。部分全脂牛奶还可能含有酪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增加消化难度。
若处于腹泻恢复期或乳糖耐受性较好,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发酵后的酸奶中乳糖含量降低约30%,且含活性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饮用时应避免冷藏后直接食用,建议放置至常温,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
腹泻期间建议选择米汤、稀粥等低脂流质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及高纤维食物。若出现持续腹泻超过3天、血便、发热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