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是腕部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病变。该病主要表现为手部麻木、疼痛及手指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1、定义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到挤压和缺血损伤。腕管是由腕横韧带与腕骨形成的骨纤维管道,内部有正中神经及多条屈肌腱通过。任何导致腕管狭窄或内容物增多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神经压迫。
2、常见原因长期反复腕部活动如打字、使用鼠标,腕部骨折或脱位,妊娠期水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以及腱鞘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均可诱发。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3倍,可能与腕管解剖结构差异有关。
3、典型症状患者常出现桡侧三指半(拇指、食指、中指及环指桡侧)麻木、刺痛,夜间症状加重,甩手后可暂时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约34%患者出现Phalen试验阳性(屈腕1分钟内症状加重)。
4、诊断方法除典型症状和Tinel征(叩击腕管出现放射痛)外,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5ms具有确诊价值。超声检查可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超过10mm²提示病变。
5、治疗手段早期可采用腕部支具制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配合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保守治疗无效或肌肉萎缩者需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后90%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出现持续性手部麻木或夜间痛醒应及时就诊,避免长期神经压迫造成不可逆损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手腕中立位,避免过度屈伸腕关节,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垫可降低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