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通常作为炎症或疾病活动性的非特异性检测指标。该指标一般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特定项目进行测定,临床常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变化。
1、定义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将抗凝血置于特制玻璃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在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其数值以毫米每小时为单位,正常参考值因年龄、性别不同有所差异。该指标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浆成分变化,间接提示体内存在炎症或组织损伤。
2、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恶性肿瘤等情况。在急性炎症反应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增加会促进红细胞叠连,加速沉降。慢性贫血患者因红细胞数量减少,沉降速度也会代偿性增快。
3、检测方法
临床主要采用魏氏法进行测定,需将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吸入标准红细胞沉降率管,垂直固定于红细胞沉降率架后室温静置1小时观察结果。近年来也逐步推广使用自动化仪器法,通过光学扫描或微量检测技术提高效率,但不同方法参考值范围需注意区分。
4、影响因素
生理性增快可见于月经期、妊娠三个月后至分娩后三周。病理性改变除感染和免疫性疾病外,严重贫血、高胆固醇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引起异常。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避孕药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5、结果解读
该指标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动态监测可用于评估炎症活动度,如风湿热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常显著增高,治疗有效后逐渐下降。极重度增快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建议结合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检查综合分析。
检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持续异常或伴有其他症状者,建议进行免疫学检查、影像学评估等进一步诊断,避免自行解读延误病情。日常监测中应注意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定期复查,确保结果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