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位于胃与空肠之间,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其名称源于长度约等于十二横指宽度,通常为25-30厘米。
十二指肠整体呈“C”形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个解剖段。这段肠道不仅是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通道,更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场所。胃内初步消化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与来自肝脏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混合。胆汁中的胆盐能乳化脂肪,胰淀粉酶分解碳水化合物,胰蛋白酶则负责蛋白质的分解,这些协同作用使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肠壁黏膜形成的环形皱襞和绒毛结构,显著增加了吸收表面积,其中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负责运输营养物质。
需注意的是,十二指肠球部是溃疡好发部位,长期饮食不规律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饥饿痛、反酸等症状。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持续性腹痛、黑便等情况,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