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通常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具有较强传染性,感染后可能引发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是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梅毒螺旋体可存在于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黏膜或皮肤侵入人体。一期梅毒常表现为硬下疳,多位于生殖器部位,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2、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此外,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也可能因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而感染。先天性梅毒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流产或死胎。
3、血液传播
输入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能造成感染。此外,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也可能传播病原体。此类传播方式在规范医疗操作下较为罕见,但仍有潜在风险。
若存在不洁性行为、不明原因皮肤溃疡或疑似接触感染源的情况,建议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多西环素等药物规范治疗,避免疾病进展至晚期。治疗期间需避免性行为,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