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乙肝表面抗原是什么意思?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表面抗原一般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成分,存在于病毒颗粒表面,是判断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当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病毒会利用肝细胞进行复制,其表面抗原成分可释放到血液中。通常在感染后1-2周即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该抗原,早于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出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可能存在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或病毒携带状态。若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通常表明发展为慢性感染。但该指标仅能反映病毒感染状态,不能直接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或肝脏损伤情况,需结合乙肝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等指标综合判断。

检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遵医嘱完善肝功能、肝脏超声检查等检查。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