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可能是由感染、过敏原、环境刺激、药物或激素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病因需结合个人情况分析,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急性鼻炎的主要诱因。病毒通过呼吸道入侵鼻黏膜,引发局部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患者常伴随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脓性分泌物,需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片等抗生素治疗。
2、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多由花粉、尘螨等致敏原诱发。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导致组胺释放,引起鼻痒、阵发性喷嚏和清水样涕。临床常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抗过敏治疗。
3、环境因素
冷空气、雾霾或刺激性气体可直接损伤鼻黏膜纤毛系统。长期暴露于PM2.5超标环境会降低鼻腔自净能力,增加炎症发生风险。建议外出佩戴防护口罩,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
4、药物或激素变化
长期滥用萘甲唑啉等减充血剂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产后可自行缓解。此类患者需停用相关药物。
5、遗传因素
约30%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家族史,与HLA-DQ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人群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更显著,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需长期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当出现持续鼻塞、流涕或嗅觉减退等症状时,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过敏原检测等检查。确诊后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