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捏法、拿法等,这些手法需根据儿童体质及具体症状灵活运用,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1、推法推法分为直推、旋推和分推三种。直推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沿直线推动,常用于四肢或背部;旋推是以拇指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推动,适用于腹部;分推则是从穴位中间向两侧分推,如分推肩胛骨。推法可疏通经络,缓解积食、咳嗽等症状。
2、揉法揉法以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做轻柔的环形运动,要求力度均匀、速度缓慢。常用拇指揉法作用于内劳宫、足三里穴等穴位,掌揉法多用于腹部。揉法能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摩擦皮肤。
3、按法按法是用拇指指腹或手掌垂直向下按压特定穴位,如天枢、膻中等。操作时应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保持3-5秒后缓慢松开。按法具有镇静止痛作用,常用于缓解腹痛、夜啼等症状,需根据患儿耐受度调整力度。
4、捏法捏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捏住皮肤,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提捏,称为“捏脊”。每次操作3-5遍,可增强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操作时需捏起适量皮肤组织,保持连贯性,避免拉扯过度造成疼痛。
5、拿法拿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拿肌肉或穴位,如拿风池穴、拿肩井穴。该手法刺激较强,适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操作时需注意力度由轻渐重,动作干脆利落,避免掐伤皮肤。
进行小儿推拿前需修剪指甲、清洁双手,选择温暖安静的环境。推拿介质可选用爽身粉或润肤油减少摩擦。若孩子出现哭闹抗拒或皮肤破损,应立即停止操作。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规范手法,复杂病症需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推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