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ABCDE分别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和评估五个关键步骤,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心肺复苏的核心流程。正确理解和实施这五个步骤对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
1、开放气道首先需要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施救者应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阻塞,如呕吐物或假牙,并使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打开气道,避免舌根后坠影响呼吸。对于存在颈椎损伤风险的患者,应谨慎操作以免加重损伤。
2、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需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若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使胸廓明显起伏。成人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为30:2,确保氧气有效输送到肺部。
3、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至少5厘米深度,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时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维持有效循环灌注。
4、除颤发现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时,应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AED到达后立即开启设备,按照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后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再进行放电,除颤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5、评估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2分钟轮换按压人员避免疲劳。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脉搏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是否重建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等神经功能指标,同时需检查是否存在可逆性病因如低体温、中毒等。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严格按照C-A-B-D-E顺序实施,即先开始胸外按压,再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尽早使用AED除颤,并持续评估复苏效果。建议公众定期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心肺复苏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生存链,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