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食物或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过敏原。
1、遗传部分人群存在过敏体质遗传倾向,家族中若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后代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可能增加。此类人群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易产生免疫球蛋白E抗体,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发皮肤瘙痒、打喷嚏等症状。
2、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能增加霉菌孢子接触机会,导致皮肤红肿或呼吸道症状。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室内定期除螨有助于降低发作频率。
3、食物或药物海鲜、坚果等食物中的异种蛋白可能诱发消化道或皮肤过敏反应。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引发速发型超敏反应,严重时会出现喉头水肿等危急情况。出现药疹时应立即停药,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
频繁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后应严格避免接触。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饲养宠物或摆放毛绒制品。急性发作期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