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症状主要包括牙齿敏感、牙齿疼痛、牙齿变色、龋洞形成以及咀嚼不适等。具体表现因龋坏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1、牙齿敏感
龋齿早期可能表现为牙齿对冷热或酸甜刺激的短暂敏感。这是由于牙釉质表层矿物质流失,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外界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牙髓神经末梢。随着龋坏加深,敏感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2、牙齿疼痛
当龋坏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时,可能出现自发性疼痛或咀嚼时疼痛。急性龋坏可能引发剧烈牙髓炎疼痛,表现为夜间痛、放射痛;慢性龋坏多为钝痛或咬合不适。疼痛程度与龋洞距牙髓的距离密切相关。
3、牙齿变色
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黄褐色、黑褐色改变。这种颜色改变是釉质脱矿和细菌代谢产物沉积的共同结果。前牙邻面或后牙咬合面的颜色改变常提示龋损发生。
4、龋洞形成
随着牙体硬组织持续破坏,牙齿表面会出现凹陷或孔洞。初期可能表现为釉质表面的微小缺损,后期形成明显可见的龋洞,严重时可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甚至牙体折断。
5、咀嚼不适
深龋或牙体缺损较大时,可能出现食物嵌塞、咀嚼效率下降等情况。邻面龋坏可能导致牙齿邻接关系改变,造成牙缝增宽,增加食物嵌塞风险,进而引发牙龈炎症。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牙间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可通过氟化物治疗或窝沟封闭干预。若已形成明显龋洞,需及时进行充填治疗,避免病变继续发展累及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