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会逐渐损害肾功能,最终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而引发尿毒症。
1、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尿毒症最常见的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会持续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晚期需通过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替代治疗。
2、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并发展为大量蛋白尿。随着肾小球硬化加重,最终会导致肾衰竭。治疗需严格控糖,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同时需使用ACEI类降压药延缓肾病进展。
3、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和肾单位缺血性萎缩,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治疗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
若存在长期肾脏疾病史或出现乏力、恶心、皮肤瘙痒等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通过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并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