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通常由脑内小动脉闭塞引起,病灶直径多在2~15毫米。这种病变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丘脑或脑干等区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轻度运动或感觉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高血压会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性,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会加速这一过程,而高脂血症则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脑部小血管逐渐闭塞,最终形成小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

诊断主要依靠头颅MRI检查,其DWI序列对急性期病灶敏感度可达95%以上。CT检查因分辨率限制,可能漏诊较小病灶。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陈旧性腔隙灶,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治疗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包括规范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若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