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分离性精神障碍

胡茂荣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分离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意识、记忆、身份或感知功能整合失调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属于解离性障碍的范畴。患者可能出现记忆缺失、身份混乱、现实感丧失等症状,但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因。

该疾病通常与重大创伤或长期心理压力相关,例如童年虐待、战争经历或严重事故。患者在无法承受强烈情绪时,可能通过“分离”机制将痛苦体验从意识中割裂,形成自我防御。常见类型包括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身份障碍等,部分患者会出现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表现为自我或环境感知异常。诊断需排除癫痫、脑损伤等器质性疾病,并结合详细精神评估。

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等,必要时可遵医嘱配合药物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需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日常可通过规律作息、正念训练辅助调节情绪状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