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及日常护理等方法改善症状。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并发症等因素综合判断,建议患者尽早就医检查。
1、药物治疗若存在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炎症。耳道分泌物较多时,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药。若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可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鼓膜穿孔长期不愈或合并胆脂瘤的患者,需考虑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方式。手术目的包括清除病灶、修复听骨链及重建鼓膜,部分患者术后听力可得到改善。
3、物理治疗急性发作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或通过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式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脓液进入中耳腔。
4、日常护理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洗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避免频繁掏耳朵,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积极治疗,防止炎症扩散。
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引起听力下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若出现耳痛加剧、眩晕、面神经麻痹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抗生素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