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散光属于屈光不正的两种常见问题,通常与眼球结构异常有关。近视是指眼球前后轴过长或角膜屈光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散光则是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弧度不规则,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在单一焦点上。
1、近视近视的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物体模糊、视力下降。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等有关。当眼球前后径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或角膜曲率过大时,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会在到达视网膜前完成聚焦,使得患者需要眯眼或凑近才能看清远处物体。这类患者通常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2、散光散光患者常出现视物重影、光晕、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其根本原因是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曲率在不同子午线上存在差异,导致入射光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折射率不一致,无法形成清晰的焦点。这种屈光异常可能由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引起,也可能与眼睑长期压迫角膜、眼部手术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柱镜进行光学矫正。
3、复合型屈光不正临床上约60%的近视患者会同时存在散光问题。这两种问题可能相互叠加,导致患者出现更明显的视力障碍,表现为看远看近均不清晰、视疲劳加重等情况。此时需要通过综合验光检查,精准测量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配制复合型矫正镜片。
建议存在视力异常的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日常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适度的用眼距离。若已确诊近视合并散光,需严格遵医嘱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避免因视力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出现视力急剧变化或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