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胆取石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内镜取石、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以及开腹保胆取石术等,需根据结石情况选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药物溶石
对于胆固醇性胆囊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药物溶解结石。这类药物通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促进结石逐渐溶解,但治疗周期较长,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疗效。
2、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单发胆固醇结石,且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者。该方法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细小颗粒,再配合药物促进碎片排出。但存在结石复发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
3、内镜取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出,胆道镜可经胆囊造瘘口取石。对于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可在腹腔镜辅助下联合胆道镜取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4、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在腹腔镜直视下切开胆囊底部,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并缝合胆囊。适用于胆囊壁厚度正常、收缩功能良好且无急慢性炎症者,术后需配合药物预防复发,建议每半年复查超声。
5、开腹保胆取石术
传统开腹手术适用于腹腔严重粘连或解剖异常患者,可直接切开胆囊取石并保留器官。但创伤较大、恢复期长,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已较少采用,仅在特殊情况下考虑。
保胆取石术后需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建议低脂饮食并规律进食。术后前三个月每月复查肝胆超声,之后每半年随访。若出现右上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胆囊功能丧失或结石复发者可能需要行胆囊切除术。所有治疗决策应在肝胆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