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通常包括药物选择、设备准备、正确操作、观察反应以及后续处理等步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需根据病情和药物类型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药物选择雾化药物需遵医嘱使用,常见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以及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症状,例如支气管扩张剂用于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反应。不可自行混合药物或更改剂量。
2、设备准备使用前需检查雾化器是否清洁,按说明书将药液加入雾化杯。若为压缩式雾化器需连接电源或氧气源,面罩或咬嘴需适合患者面部尺寸。药液容量一般不超过雾化杯最大刻度,避免药液外溢影响疗效。
3、正确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佩戴面罩或咬住咬嘴。打开雾化器后,指导患者用口缓慢深吸气,鼻呼气。治疗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直至药液雾化完毕。婴幼儿哭闹时可使用面罩贴近口鼻,确保药物吸入。
4、观察反应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生。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刺激出现咳嗽加重,可适当调整雾化流速。
5、后续处理结束后协助患者漱口、洗脸,避免药物残留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或皮肤刺激。雾化器需拆卸清洗,管路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每周至少消毒一次。记录每次雾化的时间、药物及患者反应。
进行雾化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病情,呼吸道分泌物多者需先排痰。治疗期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烟雾刺激。若居家雾化,需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方案。出现气促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