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指脑内同时或反复发生两次以上不同部位的梗死灶。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导致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1、定义与病因多发性脑梗死属于脑梗死的特殊类型,患者脑内存在多个不同时期形成的梗死灶。主要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心源性栓塞(如房颤患者心脏血栓脱落)以及小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糖尿病则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2、临床表现症状因梗死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以及步态不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障碍,如抑郁或情绪波动。若累及关键功能区,可突发意识障碍或偏瘫。
3、诊断方法头部MRI是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新旧不一的梗死病灶。CT扫描对急性期出血性病变有鉴别价值。血管评估需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血糖和凝血功能检测。
4、治疗措施急性期需溶栓治疗(如阿替普酶),慢性期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同时需控制血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糖(二甲双胍、胰岛素)。康复治疗包括物理训练、语言功能锻炼及认知干预。
5、预防措施重点控制高血压(目标<140/90mmHg)、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等基础疾病。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情况,必要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通过认知功能量表评估病情进展,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迹象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