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主要是志贺菌属,常见类型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以及宋内志贺菌等。这类细菌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1、痢疾志贺菌这是致病性最强的志贺菌类型,属于A群志贺菌。其产生的志贺毒素可直接损伤肠黏膜,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剧烈腹痛以及脓血便等症状。该菌引发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严重,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中毒性菌痢。
2、福氏志贺菌作为B群志贺菌,在我国属于最常见的流行菌型。其侵袭力较强,能穿透肠上皮细胞,引发结肠局部溃疡性病变。感染者典型表现为里急后重、腹泻每日十余次,粪便中可见黏液和血丝。
3、宋内志贺菌归属于D群志贺菌,其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传播速度较快。感染者多表现为轻度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该菌型易在集体环境中引起暴发流行。
日常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出现持续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