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通常需要注意产前检查、营养补充、生活习惯调整、心理调节以及异常症状识别等事项,以促进母婴健康。
1、产前检查孕期需遵医嘱定期进行产检,如孕早期超声确认孕囊位置,孕中期唐氏筛查及糖耐量检测,孕晚期胎心监护等。按时产检可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
2、营养补充每日需摄入400μg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中晚期每日增加200kcal热量摄入。建议多食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红肉,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补充牛奶、豆制品等钙源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
3、生活习惯调整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在11-16kg范围内。远离烟酒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农药等有害物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心理调节孕妇易出现焦虑、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孕妇学校课程学习分娩知识。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产前抑郁症发生。
5、异常症状识别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胎动异常减少、头痛视力模糊、血压≥140/90mmHg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孕晚期破水后应采取平卧位,防止脐带脱垂。
孕期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现孕吐时可少量多餐,避免空腹。所有药物使用必须经产科医生评估,切勿自行服用中药或止痛药。建议记录胎动变化,孕36周后准备好待产物品。